Saturday Jul 27, 2024

#考研政治简单#又不是看分数,简单难有啥…来自KudouRan工藤兰…

#考研政治简单#又不是看分数,简单难有啥…来自KudouRan工藤兰…缩略图

编者按

清华大学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尤其在电影《无问西东》的影响下,让我们看到了清华学子的缩影。清华大学法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也成为国内影响力很大的优秀团队,实力不在传统的五院四系之下。除了清华法学院之外,其它专业有无可能成为法本学生的一种方向呢?本文给出了一个答案,供大家参考。?

?
?
?

一、背景

?

?

(一)个人情况

?

本人京城某985法本,二战人大法理学未果,在出国和工作间短暂犹豫后,在做实习律师期间决定跨考清华哲学。最终结果是在清华大学哲学考研中(专业方向为伦理学),哲学系总分排名第二,方向第一,初试418分,政治74,英语76,西方哲学史127,中国哲学史141,目前已被清华大学初步录取。

?

?

(二)考情分析

?

我之前一直准备的是人大法理学,相对于哲学而言更侧重法学理论、法哲学的部分。而对于选择哲学考研的我来说,哲学理论知识仅限于以往积累的阅读储备,唯一的优势在于我对于理论研究尚有些兴趣和悟性,因此在报考清华哲学前还是做了一定的分析和准备,就给各位呈现如下:

?

1、报考清华哲学,有以下几个难点:

?

(1)历年真题很少。大多为15年之前的真题,很难掌握命题态势。考前几天买过某知名哲学考研机构的真题课,怒亏2000元,因此对于哲学考研而言,要相信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应试的锻炼,而不是盲目的选择某个机构进行梭哈。

?

(2)报考名额不多。据了解,22年清华哲学考研的报录比在1:20左右,几乎与人大法学考研持平。2021年后有所增加,21年全专业加起来有6个(复试新增一个),22年全专业8个,最终进复试的只有15个人,复试竞争也非常激烈。

?

(3)考试难度不低。虽然清华哲学新一轮学科评估为b+,但是清华哲学系大牛云集,对学生要求一直不低,在考试中与北大类似,看似考察的较为基础,但实际上对知识的考察更为细致、深入全面。

?

2、对于未来清华哲学考研招生的几个分析:

?

(1)统招名额基本保持8个上下。21年统招名额6个,在复试期间将一个推免生放弃的名额纳入统考生名额中,在如今的考研形势下基本不会再发生。22年统招名额8个,15人进入复试,未来基本如此。

?

(2)对于分数线的解读。21年之前清华分数线基本集中在370分左右,21年为305分,22年为350分,我认为这是哲学系在扩招后对于学生质量有所担忧,结束初试后,要尽可能保证复试的充分竞争,从而筛选出合格的学生。

?

(3)就自命题考试科目而言,按照一级学科设置考试科目,不按二级学科(也就是方向)设置,所有专业初试题目一致。人文学院在21年6月份发布的哲学系招生大纲给出了参考书目,相比于之前会更好准备一些,但仍然要依托书目加强深度学习和知识的拓展了解。(https://www.rwxy.tsinghua.edu.cn/info/1158/8227.htm)

?

(4)考试成绩分布。总成绩中初试和复试的占比各为50%,即初试(500分)+复试(500分)=总成绩(1000分),表明清华哲学招生十分看重复试表现,据我了解,今年清华哲学初试第一名437分的同学参加了某大学的调剂,很有可能是被清华复试时刷下去的,而从21年的拟录取名单来看,复试变数很大,希望各位同学足够重视复试,我会在后面给出复习经验。

?

二、备考思路

?

?

?

(一)个人分析

?

就拿我本人而言,有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平时爱好理论学习,本科期间修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等相关课程,对于西方哲学是有一定的基础,举个例子:黑格尔的法哲学、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讨论、罗尔斯的正义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这些耳熟能详的法学著作(思想)其实就是政治哲学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换个大家不太熟悉的称呼,其实就是我们平日所知的伦理学的内容。

?

法学学习中我们时常会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法理学告诉我们有这样的法律原则、那样的规则,自然法学派坚持存在一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诸如正义、平等、自由的自然法则,而实证主义法学则抛开对于本质主义的追求,更强调从法律本身来探讨法律的构造,用强制、习惯等方式取代对于为什么的追问,而转向了我们所熟知的“你有法律依据吗?”的世界观。

?

因此,法学生跨考哲学还是有一些底气的,但倘若各位觉得自己平日颇多人生感悟,好像有些人生哲学的天赋,我劝同学还是先通读基本哲学史,免得丢了法学的铁饭碗,转身投入一个不怎么熟悉的纯文科“祭坛”之中。

?

ps:所谓“祭坛”,源于我和一位研习古希腊哲学的师兄的对话,他认为纯文科学习就是一个自愿献祭自己于真理祭坛的过程,要经受得住无法得到真理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清贫,我深表赞同,特引用于此。

?

?

(二)专业课

?

清华大学哲学系招生考试内容,公共课为英一和政治,专业课分别是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

?

1、中国哲学史:

?

大纲分析:

?
?

从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备考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考试又十分全面,复习时不能投机取巧,要扎扎实实的将哲学史的每个阶段做到明确了解。具体而言,哲学史喜欢将知识按照人物进行划分,但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会明显感觉到哲学史具备一种知识上的完整连贯性,用黑格尔的话讲:“哲学就是哲学史”,在学习哲学史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哲学问题进行一个梳理的漫长过程,一定要就问题有一个连续性的历史性的眼光。

?

而就清华中哲而言,黑格尔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中国哲学史上的几个重点问题基本是以我们熟知的一些人物为线索进行展开的,比如:先秦儒墨道法几位重点人物,汉朝董仲舒等人,魏晋玄学,汉至唐的佛教哲学,宋明理学(包含心学),清代实学(戴震),近代新儒家(牟宗三、熊十力等人)。但大家复习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很重要,如近现代中国哲学也要复习,但个人认为可以不同当做核心重点掌握。

?

推荐书籍:

?

北大教研室《中国哲学史》,北大教研室《中国哲学教学资料选辑》,陈来《宋明理学》,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等,这些必看,但部分还要自行查阅文章加深理解。

?

复习思路:

?

我是8月开始准备清华哲学考研的,总共备考不到5个月,我自己总结了些不错的复习方法,以供各位参考学习:

?

清北考研强调对知识的基础性、深入性把握。因此在复习时特别强调以一串多。中哲中,张岱年老师的大纲将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发展史串好了,北大版中哲以马克思主义为纲进行了体系化,知识点虽然细碎但是体系性不错,郭齐勇版本重论证、多古文对于理解知识也有不错的 助。

?

中国哲学史考察范围涉及先秦到近代,前面虽讲到近代不是核心重点,但是复习仍然不能偏废,简单来讲,中哲史22年初试考试题目有六道左右,也是选做其中几道,分值都很大,所以不可以贸然放弃某一方面,如果遇到不会的情况,丢失的可是几十分。

?

框架梳理:

?

先秦、汉

?
#考研政治简单#又不是看分数,简单难有啥…来自KudouRan工藤兰…插图

孔子:正名,仁学,中庸,生而知之

老子:小国寡民,道法自然,无为,涤除玄览

墨子:兼爱非攻,三表法,与孔子的不同

?

评述:先秦时期的儒墨道法是我们复习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开端,其所创造出的思想精神为后世中国哲学思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而中国哲学重精神、重伦理的特征也由此而启,老子为代表的宇宙生成论也根本上不同于西方的宇宙论(cosmology)思想,塑造了独特的中华精神。

?

以孔子的天命观为例,就承自三代(夏商周)之天命而加以自己的独创,将一个天讨天罚的无情之天由莫测的神学转向了人事,而又保留了天命的主宰性和必然性,所谓“畏天命”即是如此。在我个人理解中,孔子的天命观恰恰是给中国哲学未来容纳佛学留下了至关重要的思考空间,所谓天命,就是人不可控制的趋势,人生于世,痛苦多半来自于能力不足,而敬畏天命就是一种对未知的敬畏。敬体现出了向上的一面,畏则体现出了谨慎的一面,人之于未知而言,若以佛教观之,则不免虚无横生,于现代流行的科学主义来看,无非不是科学尚未征服之地。前者虚无,少些进取之心,常为惰性所害;后者尚进,少些敬重,常为无知无畏而反受其乱。所谓敬畏,不过就是将心与外持平,不骄不躁,这也才有了禅宗讲求悟性的中国化创造。

?

孟子、吿子:仁政,性善论,道德修养学说,吿子

《管子》:心术,精气,静因之道

庄子:道论,逍遥游,齐物论

?

评述:就像孟子与告子的伦理之争,即“义利之辨”的内容,孟子的“四端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则从一个先验的道德本体出发为人立乎天地之大者提供了本体论上的依据。当今有很多人拿告子的功利主义哲学观来论证孟子的先义后利思想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但往往忽略了中华民族的气节由何而来,一个固有的道德本体成为了中国哲学上的重要因素,直到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中,这样一个先验的良知本体仍然是中国哲学探讨人之于外界的重要出发点。

?

惠施、公孙龙:历物十事,白马论,坚白论,指物论

后期墨家:认识论,逻辑理论

荀子:性恶论,认识论,逻辑思想

韩非:法、术、势,认识论,道、德、理

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事各顺于名,三统三正,性三品

?

综述:关于“名”的思想,人性论,政治思想

?

评述:不同于儒家在伦理学、政治哲学上的贡献,道家在自然哲学、辩证法的贡献,墨家则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三表法,“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们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这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内容,相比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演绎三段论”大家可以感觉到重视逻辑推演的演绎法和重视经验总结的归纳法的区别。近代科学兴起离不开培根对于归纳法的整理总结,而非我们惯常以为的演绎推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以及经验论归纳法和演绎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西方自古希腊以降,其哲学界会有重逻辑推理的倾向?我这里提个醒,欧几里得几何学世界观为后世西方哲学家重视公理体系下的推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魏晋

?

王弼:贵无论,名教与自然,得意忘言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声无哀乐

裴頠:崇有论

欧阳建:言尽意论

郭象:独化论,逍遥义,圣人观

?

综述:有无,言意,名教自然

?

评述:魏晋玄学的重点在于有无之辨和言意之辩,其论证的核心在于,有无何者为本以及言意关系。

?

佛教

?

慧远:因果学说

僧肇:神不灭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

天台宗: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一心三观,止观

唯识宗:见分相分,八识说

华严宗:四法界,缘起观

禅宗:慧能的学说及意义

?

评述:佛学很有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我们熟知的玄奘就是华严宗的代表人物,其所提出的“四法界说”,即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就从本体世界到我们所处的现象界进行了一个详细系统的论述,要求我们从事法界出发,认识到理法界(本体世界)的存在,用佛家术语来讲,就是一切事物表面虽有差别,而从一心所现的角度来看,性质唯一,故一一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这是超脱现象界却又不脱离现象界的最高层面。

?

宋明理学

?

韩愈、李翱:道统说,性三品,复性说

周敦颐:太极,诚

二程:天理,理气论,格物论,知先行后,人性论,修养论

张载:气本论,神化,一物两体,人性论,认识论

朱熹:理气观,太极与理一分殊,中和,格致,知行,理欲,人性论

陆九渊:心即理,格致,朱陆之辩(鹅湖之会)

王守仁: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四句教

罗钦顺:理气观,理一分殊,人性论

王廷相:元气实体说,人性论

王艮:良知说,淮南格物说

?

评述:宋明理学主要围绕理学与心学展开,前面已经提到良知本体,而宋明理学的展开并不同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展开方式,理学的各个派系更侧重于其工夫论和心性论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一讲哲学就容易理解成人生哲学的原因,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

方以智:火气一元论,质测、通几,辩证思想

黄宗羲:气外无理,心即是气

王夫之:理气观,知以行为功,能必副其所,人性论,理欲论,日新之化

颜元:理气融为一片,习行格物

戴震:气化即道,分理,血气心知,理存于欲

?

综述:理气论,格物论,知行学说,心性论,人性论

?

评述:到明末清初中国哲学经受了明清鼎革的乱世战火,其实有很多宝贵的思想就此断绝,以方以智为例,质测就是我们讲的物理学,通几就是哲学,正如明朝已经出现的有生物进化论痕迹的《本草纲目》,当时能够发现中国哲学有向知识理性拓展的进一步的可能,可惜战火纷飞,这一切都回归到了我们所讲的实学上的,而满清的思想禁锢,终清一朝无法诞生如明一般的灿烂思想,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

2、西方哲学史:

?

在西方哲学史的学习中,我没有对其他学校西哲史考试有过太深的了解,清北哲学史考察的难度基本一致,由于清华哲学各专业初试相同,我认为试题难度实际上并不输于北大,当然这个可以去寻找一些北大哲学考研的经验贴加以了解。就复习思路而言,参考北大西哲复习的思路完全是行得通的,重点在于执行和理解,我就我的备考过程给各位一个分享:

?

大纲分析:

?
?

从大纲来看,清华西哲史更侧重于基本知识和文本分析能力,因此学习过程中和我在中哲史的复习思路基本一致,要着重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解读,充分调动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对问题进行历史性、贯通性的回答(下文会细讲)。

?

推荐书籍:

?

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北大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牛津西方哲学史》等。

?

复习思路:

?

专业课的复习时以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为主,在阅读时可以辅以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前者是方便对于知识点有一个把握,后者则以讲课稿的方式呈现了一个更为连贯完整的哲学史,二者不可偏废,同时阅读相得益彰。

?

现代西方哲学在清华西哲试卷中会考且分值大,但可以选做(2021年、2022年西哲试题一共有五道论述题,其中两道为现西哲部分,选择三道题作答),如果决定备考现西哲部分,则加一本赵敦华先生的《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大哲学系杨立华老师在课堂上明确说过,考试时按照北大教研室的《中国哲学史》书中的观点答题可给满分,尽管其中有部分观点是他所不认同的。至于由于年代问题书中有部分文字内容略显生硬,这部分内容则可选择性的看。西哲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并没有指定教材(毋需),我们答题的观点也可以多样,但如果报考北大哲学系(个人认为清华同样适用),请尤其注意以上三本书中的知识点,观点可以不同,但书中涉及的知识点一定要抓牢。把这几本书读透,初试专业课可以从容应对。除此之外,也要辅以其他书籍资料深入理解,仅读这几本书是不够的。

?

另外有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关于中哲的背诵方面,可选两本左右笔记背(不需要太多!),背熟背熟背熟,包括重要原文。学习西哲的过程中,理解最最重要,西哲试题非常灵活,如果不能理解,背了也不会答题。先把赵敦华先生的《西方哲学简史》翻看多遍深入理解,然后再背熟。

?

框架梳理:

?

西方哲学史的框架,正如我之前所说是按照不同时期面对回应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贯穿的,如下图所示:

?

?
?

因为西方哲学史本身就比较体系,况且自黑格尔以来西方哲学就有将哲学史和哲学等同的一种声音,这也为我们复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

自上而下,西方哲学史经历了古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经院哲学,近代哲学,康德黑格尔哲学,现代哲学的几大阶段,我现在做短暂介绍为同学们了解西方哲学史提供一个视野:

?

早期希腊哲学主要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探究上,我们熟知的泰勒斯就是因为其水本原说而成为了对“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探究的第一人,而之后的诸如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等人则是更进一步升华了对于本原的认识,从一个有形的水本原进步到了种子说、无定说,但是这仍然不能摆脱有形物质的束缚。直到赫拉克利特时,他用火本原和逻各斯(logos)把世界本原的认识推向了有形物和无形物的统一,其实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中就能看到赫拉克利特逻各斯的影子,这也是某种程度上黑格尔对于古希腊哲学的回应。

?

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之后,古希腊哲学开始从关注自然向关注人的方向转变,这时也就出现了德性伦理学(知识即美德),而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对于本原问题的讨论就已经更加深入了,他们二人继承了早期自然哲学有形本原和无形本原的探讨,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质料与形式的划分,这一区分也进一步为经院哲学的争论留下了可能。

?

经院哲学家诸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安瑟尔谟、奥卡姆等人,他们最大的贡献是澄清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为后来科学的解放提供了土壤。经院哲学家们讨论的问题是唯名论与实在论,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存在的事物是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对象,有没有概念之外对应的外部实在。奥古斯丁的光照说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说明,但是作为上帝之光存在的永恒观照使得后世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不止,人们无法辨别知识的来源是一个最高的赐予还是感性经验的总结。等到奥卡姆等人的时候,词项逻辑的发展则让唯名论暂时占据了上风,由此,一个对于共相是否存在的讨论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近代实验科学的理论开始由罗吉尔·培根开始走向成熟。

?

这期间还有很多,诸如托马斯·阿奎那、安瑟尔谟这样的哲学家,给出了证明上帝存在的存在论证明,这与柏拉图时期的巴门尼德等人提出的存在与不存在的辩论完成了历史性的联系,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联系起来去理解。

?

近代哲学则是从笛卡尔等人开始,以怀疑主义的精神建构起了以数学演绎体系为核心的“知识大厦”,唯理论哲学家们渴望给知识寻找到一个绝对的、不可怀疑的、真实的地基,由此,就像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公理体系一样,靠几条公理建立起真实的知识体系。而经验论哲学家,就像洛克等人,则否认存在这样的公理,他们认为即使存在着这样的公理(实体、上帝),也无法确证上帝存在,即“不能从概念推论出存在”,我们对知识的怀疑并非是要获得一种必然知识,而是改善我们具有的知识,促进科学的增长。

?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问题在康德的时候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康德将知识和对象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让对象符合知识即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一方面,我们的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进行认识活动的主体本身亦具有一整套认识形式,由于这些认识形式在经验之先并且作为经验的条件而存在于我们大脑之中,因而使知识具有了先天性和普遍必然性。这里就不得不感慨康德的伟大,他的创设使得认识论向前更推进一步,让我们对于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清醒的体系加以规范,但这时他就把现象界和事物本身划出了截然分割的界线,我们只能认识符合认识形式的认识,而认识之外的物自体或自在之物就成了不可知的存在。

?

康德之后的哲学家诸如谢林等人都试图将这一问题统一起来,直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才将物与精神完成了辩证的统一,黑格尔看到了知识和对象之间的差距,而这一差别恰好为我们调整认识以符合对象提供了切入点,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认识不符合对象时我们调整认识去符合对象,但是党知识发生改变的时候,其对象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认识不仅是改变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改变对象;在认识活动中,不仅出现了新的认识,也出现了新的对象,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螺旋上升而充满扬弃的运动,人通过认识与绝对精神产生了联系。

?

到黑格尔为止,哲学发展就暂时告一段落。再往后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分析哲学、心灵哲学等等现代哲学部分了,这一部分内容我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

3、公共课

?

公共课我基本没有复习,就不给各位分享了,其实最主要还是要严格执行计划,相信敢于报考名校的同学在这上面都不会有太多的顾虑。

?

4、考试技巧

?

(1)答题字数。因为清华哲学考研基本都是论述题,所以直接按照每10分200-500字准备即可,请各位同学在试题作答时列好提纲,有的放矢,控制好时间。

?

(2)中哲答题技巧。背诵时有策略的记忆些郎朗上口的古文作为核心答题点,然后辅之以翻译和理解,既能展示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也能给老师一个不错的印象。

?

(3)西哲答题技巧。西哲回答问题时基本要坚持历史性和连贯性的思路。所谓历史性就是要看到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的位置,建立好前后联系,比如康德的哲学革命就涉及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锋,再往上就涉及到了实在论和唯名论的争锋;而所谓连贯性,就是要在坚持某位哲学家体系的基础上,得当的处理好他和之前之后的几位哲学家对于某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做到详略得当,条理清晰。

?

三、写在后面

?

冯友兰先生说过一句话:“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区区二十多年的经验,并不足以 助各位解答疑惑,但有句话在那段不确定的时期给了我很多鼓舞,在这里送给各位: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祝各位在每个不确定的时候,都能“但行好事”有所收获。

?

?

gong202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