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 27, 2024

高考结束后,求助于报志愿机构的家长和学生填报志愿考研滑档_网易…(高考求助信)

高考结束后,求助于报志愿机构的家长和学生填报志愿考研滑档_网易…(高考求助信)缩略图

高考报志愿,这几乎是继高考之后第二大重要的事情。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报志愿或许比考过一本线还要难。因此,报志愿机构应运而生,他们的宣传语正中家长的痛点。这些机构一方面着实 孩子解决了报志愿的难题,可另一方面又带他们陷入了一个不够清晰的未来。
人间故事铺
id:renjgsp
# 01 #
高考志愿,压在家长身上的一座大山
亮起的手机屏幕上,朋友聊天记录里一条条广告飘过:“高考志愿这样报,孩子低分考入985”“十大天坑专业,毕业即失业”“可不要给学生报这种学校”等,都是关于学生高考之类的新闻。费秋英一条条点开,在满屏的广告中获取小部分有用信息。
这些新闻是她托亲朋好友分享来的“高考报志愿”秘籍。她耐心地看到大半夜,也没看出怎样才能报好志愿。零点过后,又是新的一天。费秋英急得额头冒汗,手机上的时间显示2021年6月29日,7月8日报名系统关闭。她要尽快给孩子选好学校。丈夫的鼾声在一旁响起,费秋英愁得无法入睡。
费秋英在一家电商公司当包装工人,与此同时,她还是高考生张圆圆的母亲。女儿上高中,参加高考她没有操心,费秋英曾庆幸女儿让她这么省心,而出了高考分数之后,费秋英才明白,参加高考不是最难的,更难的还在后面。“没操的心这回全操上了。”
早在6月25日,费秋英还在为女儿的成绩骄傲。山东高考出分是在下午十六点后,过十几分钟时,女儿发来消息:“出分了,考了543分。”女儿说,这是班里同学 她查的分数。
山东实行新高考制度,女儿选修了历史、生物、地理三门。她的数学发挥失常,但选修科目发挥不错。费秋英问女儿:“考得是高还是低。”
“比一本线多出25分。”女儿显得很高兴。费秋英把成绩发到亲戚群里,得知女儿在参加高考的亲戚中算是考得最高的,表姐表哥家的子女都不如她。费秋英一家心花怒放,当天晚上,一家三口就去吃了一顿西餐庆祝。

图片来源:《小欢喜》剧照
出分只是第一步。27日,高考填报志愿辅助系统开放,费秋英接到短信,着了慌,志愿怎么填报呢?选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她打开山东教育局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山东夏季高考一段一分表》,密密麻麻都是数字,她看了半天也弄不明白,一脸茫然。
女儿张圆圆的同学已经在填报辅助系统中更新了志愿。家长群里异常热闹,家长讨论哪个是热门专业,哪个是冷门专业,老师有时候也指导几句。有学生是自己填报的,也有人求助了志愿填报机构。他们有人填了本省的志愿,有人选择出省。也有家长,还在为了填报志愿踌躇:“怎么报才能上一所好点的大学?”“报上会不会滑档,那孩子还有学上吗?”“这个专业毕业了他能不能找到工作?”“这个分数是该冲一冲呢?还是求稳?”
家长们在群里聊得火热,费秋英看着,心越来越凉。她不知道什么是特殊分数线,什么是滑档,这些专属名词让她费解,她从没了解过所谓“好就业”的专业,也不知“天坑专业”会造成什么影响。而女儿又很少碰电脑,也不能像她的同学那样自己给自己填写志愿。再说,女儿自己选择学校,费秋英也不放心:“一个才十七岁的孩子,她懂什么?”
自己没办法解决,费秋英只能求助家里的亲戚,同时让丈夫搜集报志愿的新闻,自己也在下班时间研究志愿,还嘱咐亲朋好友看到报志愿的文章分享给她。这几天,费秋英觉也睡不好,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
亲戚朋友很多与费秋英一样,没上过大学,也不懂报志愿,他们都是孩子自己填报的,也有略懂一些的亲戚,与她讲了首次填报志愿的重要性。
与亲朋的聊天中,费秋英得知:第一次报志愿最为重要,没被录取虽然可以第二次填报,但那一次选择少,学校也不算优秀。报志愿关乎孩子的未来,如果报不好,上的大学质量严重降低。本来能上名校,最后上了普通学校,除开教育资源差距,就是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要高出一大截,毕业后的工资也受影响。
朋友让费秋英去找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带过很多届毕业生,懂怎么报志愿。”费秋英给张圆圆的班主任打电话,想要寻求指点。老师只是说了大概,专业和学校还是要自己做主。而且老师也不给报,只是提些建议。
在这场报志愿战争中,丈夫处于隐形状态。最开始,费秋英让丈夫 忙找人填报志愿,可丈夫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他甚至说:“高考后你瞎操心啥呀?不是学校直接给咱孩子发录取通知书吗?”费秋英要他 忙找方法,他也不太热心,隔几天才发一个。丈夫只有小学文化,玩手机只会看快手和聊天,他不知道学校之间的差异,只觉得孩子有学可上就是好事。
持续几日的孤军奋战终于结束,费秋英想出一个办法,求助志愿填报机构。她问别的家长要了志愿填报机构张老师的微信,加上张老师的微信,顺便看了对方的朋友圈。里面有往年成功给学生填报的案例,最让她记忆深刻的,就是让一名超出一本线五分的女生被一所211高校录取。
填报志愿的张老师说自己就职于填报志愿机构,有多年填报志愿经验。费秋英回忆起这两个月接送孩子时,她在校门外看到的那些小广告。
志愿填报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
# 02 #
发高考财的人们
起名为 “高考志愿填报” 的门店就开在县一中附近的沿街,出了学校门就能一眼看到。这家门店不久前才刚开业,牌匾以深蓝为底色,下方还挂着一条红色的横幅:“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这家三十平米的门店中,三十七岁的店主孟迪坐在柜台后面,他穿着板正的西装,头发用发胶在头顶梳拢,鼻梁上还戴着近视镜。他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长相也颇为斯文。他的手边,是彩印的宣传单,上面印着机构的优势,比如“十年深究报志愿,县城一中老师亲自填报”“一个老师只报名二十个学生,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早在学生高考的四天里,他就雇人堵在校门口发放传单——这是发给学生家长看的。这期间,他还混在陪考家长群里,向家长输出自己的理念——这是每个机构都应用的策略。他们的目标群众是家长,而高考陪考时,家长们又处于难得的空闲期。
孟迪是本地人,他在南方做生意,仅在六月份来一趟县城,租下一间门店开展报志愿业务。为了开这家店,孟迪费了不少功夫。他起先预备了好几个店名,比如“清北志愿”“圆梦中心”等。最后,他怕家长们看不懂名称含义,就直白地起名为“高考志愿填报”。
“我们都是发高考财的人,我比别人多努力一些,客户就能多来几个,他们都是慕名而来的。”孟迪侃侃而谈。他认为自己算是瞄准了客户的痛点,宣传单主攻学生考研以及就业的问题。比起其他生意,填报高考志愿不算难做。这是一生只能有一次的高考,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三年前,孟迪偶然听到朋友为自己儿子的志愿犯愁。他从中嗅到了商机,索性在六月开了一家志愿填报的店铺。从2019年开始,他已经在这行做了三年。
在门店中坐了没有半个小时,就有家长带着学生来到这间门店。家长是位女性,她肤色蜡黄,手指关节粗大。带来的女学生胆怯地跟在后面。家长开口就问:“听说你这里能报志愿?我姑娘考了490分,你看着给她报个好点的学校,能在大城市最好。”
那是6月30日,普通本科志愿填报还未开始报名,就有家长迫不及待地来咨询。女生的成绩不高不低,上不了多好的大学,但家长还是带她来搏一搏,要求能上个比较优秀的二本。
开店的三年时间里,孟迪见过许多这样的家长。报名一次志愿花费从5000到10000不等,根据门店不同,收费也不一样。拿出这么多钱,家长们要的不只是学生考上大学,更要以同样的分数报更好的大学,选择容易就业的专业。
“你家孩子的成绩很难被分数线高的二本录取。可能会有滑档的风险,我们不提供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我们分析很透彻,用实践和经验来说话。”“这点钱你们别心疼,如果志愿报不好,复读一年浪费多少财力,再说能上公立,却上了民办,或者上了校企合作,就要花更多钱,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孟迪给家长热心解释。报名校的冷门专业是有机会被录取,但这概率不高。一旦失败,学生就面临着只能上差一些的学校,甚至滑档的风险。所以,他们的志愿一般都是按照学生的分数和名次,查找学校专业往年的录取名次分数,再比较稳妥地填报志愿。
学生家长被孟迪哄住了,同意让孟迪 忙报志愿。孟迪便询问学生意向的专业,以及意向的城市。问出答案后,他通过微信把学生的准考证身份证等资料发给对接的老师,让对方在范围内选学校。
门店的二楼,是几间用玻璃门隔断的小单间,屋里摆着电脑。对接的老师有时会来到机构 学生在网上提交志愿。孟迪有事出门,就会派老师来盯着门店,遇到没有预约的学生,老师可以把学生变成自己的客户。
填报志愿是一个长期项目,一般三到五天就会出一份志愿表,学生和对接老师商量着修改。等能报名了,学生就来机构和老师一起操作。这套流程走下来总共花费不到八小时,除去机构抽成,最后老师能分到将近三千的收益。
一共96个志愿,孟迪向家长解释,他们以孩子的就业以及未来发展为主,保证每一个志愿都会精挑细选。一定要是学生喜欢的,适合的,能学得开心的专业。只有符合这些要素,学生才能在大学期间有学习热情,最后能顺利就业或考研。这是他们机构区别于其他机构的特点。
孟迪的客户多是在微信上联络,到店谈拢后先交订金,志愿成功再付尾款。填报志愿的老师也的确有县一中的教师。这是一种教师赚外快的手段,一个暑假,教师能从中获利上万元。孟迪的机构算是个小型门店,他只雇了五名填志愿老师合作,这些填报志愿的老师又让同事把他们推荐出去,好赢得客户。成功一单,会给介绍人一千以上的提成。
同一条街,有不少教育机构挂出了“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条幅。孟迪们大肆宣传高考对学生的重要性:一生一次的改命机会,所选专业甚至和大学四年的幸福挂钩,对以后考研工作都有很大的 助等。他们以学生的喜好为方向,然后从中挑取比较好就业的专业填报。报名的专业多是公立大学。
不少家长被名称正式的私立大学欺骗,或者报了公立大学的“校企合作”,自己踩了一个大坑,也坑害了孩子。孟迪觉得,他这些机构的存在杜绝了一部分情况:“我们还是有些用的。钱给到位,孩子就绝对有学上。”
在不远处,有一家百年教育志愿填报店铺,这家是加盟店,吸引到的客户更多。

附近的志愿填报店铺 | 作者供图
孟迪私下里觉得这家店并不诚实:“你问他能不能给你报好学校,他嘴上答应,最后还是给你报稳妥能上的。他们也怕学生滑档,到时候家长来店门前闹就是个大麻烦。”而这些问题,孟迪是会在最开始就把话说明白的。
靠着高考发财,孟迪早早就在北京买房。他含糊提了一下自己的收入,说是按照年份不同,收入也不一样。在复读生较多,且家长认识到志愿专业重要性的2021年,他的机构炙手可热,三天时间,来咨询的学生就有千余名。
# 03 #
让机构 忙报志愿的客户
报志愿机构以各种方式推广,班主任在班级群中的建议,朋友圈内朋友的转发,以及校门口的宣传演讲。众多意向客户被报志愿机构分流,为了学生的前途不得不掏钱。孟迪的客户多是来自农村,学历不高,大多穿着并不算时髦的服装,操着一口家乡话。
受教育不足让他们不懂得怎样填报志愿,同样也不了解学生学什么专业更好。生长在农村,知道的大学也只有清华北大这两所名校。亲戚朋友里,有因为乱报志愿,最终学生上了一所野鸡大学,连毕业证也没拿到手的悲惨案例。
报志愿机构为了让家长拿钱填报志愿,同时也宣传过一些反面例子。而且机构会强调,学生能过本科线,已尽到自己的努力。高考这场赛跑中,学生跑了上半场,下半场就该由家长接力。志愿机构希望让家长掏钱来接力。
除此之外,报志愿机构自吹的专业性也引来了不少家长。家长们担心阅历不多的学生被网上的虚假信息欺骗,报错志愿。于是来到报志愿机构,让专业人士指引方向。
在把孩子的未来交付给教育机构前,家长也经历过纠结。如费秋英一样,自己学习报志愿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来自农村的家长吴翠通过亲戚得知高考需要报志愿,她提前一个月学习了报志愿的相关知识,同时按照网上推荐的热门专业,决定让孩子学习计算机。等到6月28日,吴翠拿着孩子的分数打开报志愿网页,她点了半天也没搞懂怎么选择。她又学习了一遍填报志愿视频,还是不会。
吴翠的儿子程 的理科,但他不愿意学电脑上的其他知识,只喜好玩游戏,志愿自己填报不了。高考结束后,程浩估分自己能过本科线三十分,但在选择专业上母子有了分歧。这期间,吴翠想尽办法让儿子改变主意,她拿就业来压儿子,让他快点认清现实,选择好就业的专业。而儿子程浩坚持选择金融专业。出分前一晚,母子二人吵了一架,儿子打翻了饭碗,把自己关进卧室。
“我就想不通了,他咋不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呢?”吴翠委屈又纳闷。

图片来源:《小欢喜》剧照
当家长和孩子意见不同时,志愿机构成为了另一种权威。志愿机构先是以孩子的意见为中心,报志愿老师说什么,家长也就信什么。
6月29日,吴翠还没弄清该怎样报志愿。眼看时间流逝,她只能带着儿子来到志愿机构。八千块钱交下去,程浩露出了笑容。这家志愿机构是老师推荐给他,他又推荐给母亲的。让志愿机构报名,他多少能去自己喜欢的城市,学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志愿机构选择的专业也不都是好就业的热门专业。志愿机构劝家长:“你让他上个自己喜欢的,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学得好就业也容易。”
这套话术,能够说服绝大多数家长。如果实在没办法,志愿机构也只能听取家长的意见,拿出比较折中的方案。报志愿,这也算是学生与家长的一次角逐。
吴翠
高考结束后,求助于报志愿机构的家长和学生填报志愿考研滑档_网易…(高考求助信)插图
最后决定听从志愿机构老师的说法,尊重儿子。她认为,教育机构的老师懂得肯定比她多。孩子大了,也该走出家门去看世界。
填报志愿上,有些学生能赢得一部分自主权,有些学生却不会填报志愿。费秋英的女儿张圆圆就不知道该怎么报志愿、选学校、报专业。这里面学问很多,张圆圆很是迷茫。她没有意向的专业,曾想以低分读一所好大学,作为代价,她要选择“天坑专业”,毕业即失业。而她的同学大多报了热门专业,觉得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面对多种选择,张圆圆自己不懂如何填报,只能看着母亲为自己的志愿急得跳脚,又默许她求助于志愿机构。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找机构填报志愿的费用并不便宜。张圆圆没参加过工作,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提供,她不知道这笔钱对家里的意义,仅仅觉得,等自己大学毕业,一个月就能赚到报志愿的这笔钱。这算是一种投资。
其实,选择志愿机构的家庭大多并不富裕。家长学历不高,他们的职业除了当建筑工人,就是开私家车,或进入厂子超市打工。人均工资不到两千元的县城,拿出八千元无疑算是伤筋动骨,更别说还要准备孩子的学费。
孟迪说:“前几天报志愿的不算多,后面他们还抢着来报。”
报志愿的热度从6月25日出分后,一直持续到8月,这是孟迪他们赚钱的黄金时段。
很多低学历家庭纠结了几天之后,由于家长和孩子都无法完成填报志愿的操作,只能在7月8日之前找机构代为填报。市场的供需关系较为畸形,造就了填报志愿8000元的高价。
6月28日。费秋英在微信上同报志愿老师聊天。对方讲了报志愿的重要性,甚至还说,志愿报错,高中三年白学。有的学生上了大学,最后发现自己和成绩差的同班同学在一个大学里重逢。这无疑浪费了学生考的高分。
费秋英举起了白旗,她认命地从银行取出八千元,带着女儿来到报志愿机构。
过一本线的家长为了不辜负学生的努力,往往更想追求名校。而过了本科线或专科的家长,更注重实用性。
这其中,政峰是为数不多的为自己孩子操心的男性家长。
政峰经营着一家饭店,他学历不高,这些年却一直保持学习。他把儿子送到报志愿机构,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我老了,也落伍了。我想让他毕业后至少能找个工作,别在家里啃老。”
专科的冷门专业更是毕业即失业,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因找不到对口工作,在家啃老。而为了就业,政峰求助报志愿机构,就想让儿子填报个好就业的热门专业。读了几年大学,总不能毕了业什么知识都用不出去。
# 04 #
求助报志愿机构,早期铸下的恶果
报志愿机构的宣传语中,大多夸大了选对专业的好处。
大学毕业准备考研的学生小李意识到,本科专业并不会决定太多,她也可以跨专业考研。而选对专业,不过是能在前期取得一些微弱优势。毕业后的薪资待遇,大多和个人能力挂钩。热门专业的人太多了,市场也要择优录取。
小李的高考志愿就是被父母拉着去机构填报的,等她进入大学,发现自己的高考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一。
但费秋英们并不能客观地看待报志愿这件事。费秋英很容易就相信报志愿老师说的话,因为这和她的理念差不多。“学习好了才能改命,除了学习,我不支持她干别的。”
多年的打工生涯让她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公司里的文职能坐在办公室里,不用干累死人的体力活。她把这一切归咎于对方学历高。为了让女儿不重复她的老路,费秋英特别重视女儿的学习。学校里老师办辅导班,她第一个给女儿报名。课外试卷,她也给女儿买下。十几年下来,她在教育上花了十几万。她和丈夫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不过五千,女儿上的英语辅导班一个月就要一千。
在费秋英的付出下,女儿考到了全年级前百名。可费秋英渐渐发现,女儿不算十分聪明的孩子,再怎么努力,她也没办法取得太好的成绩。
天赋差一些,只能用勤奋来弥补。她向女儿灌输“只有读书才能有房子车子,才能走出农村”的观念。而农村,是个特别差劲的地方。
这种激进的言论,给高中时期的张圆圆造成了极大的焦虑。她忘不了老师讲的“一分可以甩很多人”“别人会比你更努力地学习。”她除了学习,什么也没剩下。

图片来源:纪录片《高考》
张圆圆初中时,曾喜欢打4399上的小游戏。她在放学后玩半小时,全当学习后的消遣。费秋英发现后,和丈夫一起把女儿打了一顿。还说以她的成绩,就不该玩游戏。如果沉迷游戏,她的成绩就会越掉越差。从此,他们家没了电脑,手机也被费秋英管控着,只有打电话时才能使用。互联网的大门还没在张圆圆面前展开,被费秋英亲自堵死。
到了高中,张圆圆开始住校。学校严查手机,可还是有学生偷带手机进来,藏在宿舍里。张圆圆没有手机,不接触网络,不了解国家大事,作文也写得枯燥,找不到作文素材,成了“书呆子”。这也是她不会填报志愿的主要原因。而她的同学们在网上了解了专业的优势,很早就有自己的想法。
高压的家庭教育下,有些学生顺着父母的意见,他们找不到自己想学的专业,也没有心仪的城市。在填报志愿机构里,父母不愿意他们出省,他们就在本省读大学,同时,选择的专业也是志愿机构和父母协商后,按照本人性格和市场选定的。
大多家长们还是很重视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但他们有的自己不会填报志愿,有的不放心孩子自己填报。相对之下,报志愿机构成了最优选。
县一中附近,家长捏着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带着孩子来到高考志愿填报门店,他们开口请求老师选一个适合孩子的好学校。
2021年,在县城,高考志愿填报的价格比往年增长了将近三千。这些机构的大名,随着具有煽动力的广告语,传到目标客户的耳畔。
题图 | 图片来自纪录片《高考》
配图 | 文中配图若无标注均来源网络
(本文系“人间故事铺”独家首发,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互 动 话 题
焦虑似乎已经渗透到了学习生涯的方方面面,学习不好焦虑,学习好的焦虑考试,考试好的焦虑填报志愿,志愿顺利的焦虑未来工作……
今日话题:你的大学读的什么专业?你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吗?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gong202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ack to Top